绿皮书

终于,在今天晚上(2019.03.02,一不小心是昨天了),跟随 Viggo Mortensen 和 Mahershala Ali 的脚步,走过了一段妙趣横生却又充满艰辛的旅程。早在年初金球奖之前,这部电影就被加入了我的观影愿望清单里,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电影院里欣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它来了~

国内发行海报依然出自于黄海之手,他是一名电影海报设计师,你可能不熟悉他,不过你应该看过他很多被人连连称赞的美妙作品,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了解更多(看完别忘了回来哟~)。

(欢迎回来^_^)其实,上周末点映我也有票,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去成,我想可能是冥冥之中它想领了奥斯卡的奖再和我见面吧。

《绿皮书》背景知识: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实行白人黑人“隔离但平等”的政策,绿皮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由一个黑人邮递员所写,里面详细记载了愿意为黑人旅客提供服务的餐厅,旅馆。随着马丁·路德·金平权运动的胜利,《绿皮书》和《吉姆·克劳法》于 1966 年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故事就发生在种族隔离时期 1962 年,一名黑人钢琴家,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个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机。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不少争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一起共渡难关。行程临近结束,两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见……

分割线警告,剧透警告,大写加粗的警告。

再次提醒,如果你没看过,请立马关掉,去电影院观看之后再回来说说你的感受,下周日晚(2019.03.10)评论区抽一人报销电影票。

影评开始:随着影院的灯渐渐亮起,我仿佛穿越回到了这个习以为常的“公平”世界。而这一切正是他们在屈辱和忍耐中,在制度的压迫下,勇敢地去争取的目标。

影片的开头给我们展示了 Tony Lip 超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不禁让我想到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能力,而是防止别人用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 Tony Lip 身上体现的所谓是淋漓尽致——在酒店不屑对方是谁,迅速解决麻烦; 在舞台上解决不愿配合提供 STANDWAY 钢琴的工作人员; 在酒吧解救 Don Shirley 等等等等。但是切不可把它当成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比如说在面临警察歧视的时候,因为一时冲动,进了班房。当然那个警察有错在先,可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分对错,只看利弊。一时冲动的结果是自己进了班房,有可能错失接下来的演出,到手的报酬等等,而那个警察却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同事谈笑风声。诉诸暴力绝对赢不了,要赢唯有保持尊严,尊严能够战胜一切。

Don Shirley 的闪光之处在于,他,勇敢地在和当时的制度、环境、人们的观念做斗争。并不是说他想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那个时代、那个环境,而是他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成为万千努力的人们中的一员。这才是作为社会中一员正确的对待社会的方式。改变你能改变的,先接受你不能改变的,等你有力量了,去改变那些你曾经不能改变的,但在此之前,不要让自己变成牺牲品。你也看到,像 Don Shirley 那么一个受欢迎的人,有些许地位的人(毕竟可以直接联系总统),在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面前也显得渺小。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还记得,第二次警察拦下他们那一幕吗。本以为警察会再次找他们麻烦,也想看 Tony Lip 在上次的“教训”之后如何应对,没想到,警察那句:”是,我发现了异常,你们的车在往左偏航,你们的左后方车胎可能破了”。一下直击内心,万千思绪化为热泪在眼眶中跃跃欲试夺眶而出。我想阴天之所以也有光亮正是这些闪闪发光的人所照亮的吧。

旅行结束,巡演结束,人生继续,而周遭的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Tony Lip 和 Don Shirley 两人和解,成为要好的朋友,其他人也慢慢改变固执的观念。我主观感觉有一拨人并不是从骨子里执拗,而是没有勇气在所谓的大环境下,坚持己见,宁可做一个狭隘的伪装者。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人设。思维定式固然可怕,比这更可怕的是人设的定势。就像 Tony Lip 认为黑人都爱吃炸鸡一样,从而冒犯了 Don Shireley 。如今社会中也不乏——程序员就是不懂时尚、秃头、格子衫; 棒子就是 xxx; 小日本就 xxx 等等。更何况,棒子,小日本,等称呼已经就是歧视了,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请离他远一点。

此外,影片中还带了一笔 LGBT,不过国内上映版本被剪掉了,可见平权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我们一起努力吧~

这就是我的几点感受,与你分享,也希望你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 END -

番外,关于炸鸡:

导演彼得·法雷里谈[绿皮书]吃炸鸡情节,“影片其实有三处吃炸鸡的情节,也都是根据真事改编。一处是他们在橙鸟(Orange Bird)酒吧,真实的故事是他们确实去了一家俱乐部,和电影里的有所不同的是,有个很受欢迎的人在那里演奏乐器,雪利博士后来和他一起演奏起来。”

“而在车里吃肯德基的情节,在托尼·利普的录音带里有很详尽的描述,他说:‘我有一桶炸鸡,雪利说:“我不想吃”,“你的同胞都喜欢炸鸡”,雪利被这一点冒犯了,说,“托尼,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同样的东西”’,于是我们把这个情节放进了电影里。”

“还有一个他们在一家餐厅里吃炸鸡,这个情节很长,后来被我们剪掉了。那个情节是在餐厅里的人都用刀叉吃东西,而托尼直接用手拿起炸鸡吃,整个餐厅都变得疯狂起来,都开始直接用手吃起来。吃炸鸡的情节太多了,所以我们就把这段剪掉了。”

(引用自:@看电影
(PS:我看完去吃的金拱门,hhh)

小故事:

1982年,Michael Jackson 即将发行他的最新个人专辑《Thriller》,这张专辑也即将改变流行音乐的面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录音室唱片。从幼年开始,Michael Jackson 就是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时年 25 岁,他已经拥有了成功、名望和来自全世界的宠爱。

《Thriller》的野心不仅是重新锻造流行音乐,将黑人血缘的音乐韵律推向大众文化的最高峰,它还将改变视觉体验,将 MV 发展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在此之前,Jackson 在电视上看到了爱尔兰导演 Steve Barron 为英国乐队 Human League 所拍摄的《Don’t You Want me》MV,被那种电影感的画面所震撼。那就是 Jackson 想要的,不是简单的歌舞唱跳,而是扑朔迷离的平行叙事线。视觉不再是音乐的附庸。他亲自打电话给 Barron,邀请他来美国为他拍摄新专辑的第一首主打歌《Billie Jean》的 MV。

这支费尽心血的短片在第二年完成,而播放它的最理想平台,是崭新、年轻、时髦的 MTV 电视台。《Billie Jean》单曲在当时已经拿下连续七周 Billboard 冠军,两座格莱美奖、全美音乐奖和所有其他奖项,这支 MV 会是任何电视台梦寐以求的节目。

但,它居然被 MTV 电视台拒绝了!在 1980 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情况虽然已经大大改善,但门槛与界限仍处处存在。MTV 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播放过任何黑人音乐家的 MV,即便黑人音乐正在兴起,但他们更倾向于播放 Rod Steward、David Bowie 等白人歌手的 MV。这种傲慢惹恼了 Jackson 所属的 CBS 唱片公司主席 Walter Yetnikoff,他本人是一个俄罗斯犹太后裔。他为这种不公平勃然大怒:“我会把所有东西都(从 MTV 电视台)撤下来,我们所有的产品(指 CBS 旗下的其他艺人作品)。我不会再给你们任何视频!我要把这事曝光到公众层面,我他妈的要告诉所有人,让大家知道你们如何嫌弃黑人的音乐!”(’I’m pulling everything we have off the air, all our product. I’m not going to give you any more videos. And I’m going to go public and fucking tell them about the fact you don’t want to play music by a black guy’——来自 Yetnikoff 自传)

CBS 当时旗下艺人包括 Bob Dylan、Johnny Cash、Simon and Garfunkel、Bruce Springsteen、Barbra Streisand、Leonard Cohen 等无数伟大白人艺术家,Yetnikoff 决定让他们与 Jackson 共进退。

MTV 于是屈服了,他们决定破例。再之后的事情大家都了解:《Billie Jean》MV 红遍全球,将 Michael Jackson 推上了史无前例的乐史巅峰。MV 成为了崭新的流行艺术形式,从 Prince 到 Beyonce 再到 Kendrick Lamar,一直受益至今。大家都记得《Billie Jean》的伟大成功,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是 MTV 播放的第一支黑人艺术家作品,它撞破了无形的界限。
(引用自:@熊小默 已获得授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由 三十七度一 版权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三十七度一(https://ultrarex.com/p/4e0c.html
一个懒癌晚期患者的独白
波西米亚狂想曲